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工程勘察行业技术进步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交流材料
作为全国最早的十八个综合勘察甲级单位之一,建院63年以来,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最受社会信任、科技先进的服务团队,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坚持“市场推动,高端引领,自主投入,全员参与”的前瞻性科技战略,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科技研发方面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成效显著。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院在本专业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对引领行业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中,岩土专业先后有花岗岩地基研究、低能量强夯应用、石粉垫层研究、隧道围岩分类、基岩地下水工程作用、无嵌固桩支护体系、胶州湾软土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测绘及地理信息专业先后有市连续运行基准站CORS系统、数字青岛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地铁测量、水下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地图文化与创意等领域获得突破性成果。
下面从科技管理体系、科研管理机制、科技创新平台、主要科研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几方面简要介绍如下:
一、科技管理体系
(一)制度建设
以科技项目为抓手,逐步健全院科技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外聘专家顾问委员会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将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纳入规范化管理。通过年度科技工作会议、优秀科技工作人员评选及院领导宣贯等多种方式,强化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二)人才队伍
积极引进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55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54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1名,高级工程师65名,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34名,国家注册测绘师52名,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3名,注册咨询、建造、安全工程师多名,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张志华院长获中国勘察设计优秀企业家(院长)称号。
建立了覆盖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人才资源库,根据专业及特长分类管理;建立外聘专家库,加强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开拓双向培训与合作科研新思路;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库,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参与科研。
(三)机构及体系配套
以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为支撑,研发办、总工办牵头,质检、人事、财务、经营等部门全面参与,以设立在我院的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机构为平台,以基层单位为依托,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的科研管理体系。详见下图。
(四)科技培训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梯次合理、配置齐全、基础坚实的科研团队。院每年都要经过两上两下的方式确定来年的年度培训计划,所有基层单位均建立了培训制度。院对各类培训进行分类管理,要求每次培训均形成会议记录与小结。
邀请国外学者来我院交流访问,近年来包括:日本德岛大学蒋景彩教授就3·11东日本大地震、日本生态护坡工程以及三维动态滑坡体系研究做了学术报告;北海道大学三浦清一教授做了关于日本土力学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的专题报告;与加拿大科思嘉公司合作承担了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培训;承办“中英3S技术支持的精细化农业”国际会议;美国ESRI公司总部代表来我院进行三维仿真和地图制图技术交流;同济大学高大钊教授、武汉大学万幼川教授、国家勘察大使顾宝和教授、项勃教授等专家学者先后来我院讲学。积极参加国家及国际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组织举办省市级技术交流会议,拓展新视野、学习新技术、交流新方法、推广新工艺。
建立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结合产学研项目为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多人,举办技术培训10余次。
(五)标准建设
高度重视标准体系建设。管理标准方面:在省内率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方面:自主研发青岛市标准地层层序、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院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定、RTK测量技术规定、机场净空测量技术规定和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定等。
二、科研管理机制
根据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完善了院内外科研项目立项验收流程,明确流程及职责、要求。修定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优秀科技人员评选办法》、《科技奖惩实施细则》、《质量奖惩实施细则》等多个文件。院每年拿出不低于5%的收入作为科研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近年来每年的科技研发投入均超过一千万元。
2011年投资1亿多元建设完成了地理信息大厦,全部实现建筑智能化,构建了现代化科研环境;建设了高标准的智能化机房和屏蔽机房;购置各种服务器、光纤存储、核心交换机,使硬件和网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目前,院现有主要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设备总值达5500余万元,拥有包括陀螺仪、测量机器人、GIS数据采集器、应力应变监测仪、爆破振动监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及模型桩试验室、检测实验室、数据信息室等专业实验室,并建有保密机房。我院总体的研发条件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为企业和行业的技术创新、科研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技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以院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以各级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一)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
经市经信委批复,我院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该中心由专家顾问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共同指导建设和运行,主要负责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项目立项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制订、产学研联合等工作。
(二)青岛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经市科技局批复,我院组建了“青岛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中心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制,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平台、储备力量,加速研究成果转化,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三)青岛市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与青岛市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我院分别向市科技局和市发改委提出了建设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申请,并于2012年底先后获批成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更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蓝色经济区与智慧城市建设等。
(四)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7月,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联合申报的“地图文化与创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成立。该中心致力于地图文化概念及发展方向、地图文化创意设计、地图文化产品开发、古地图整理研究等。
(五)“天地图”青岛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10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同意我院组建“天地图”青岛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是针对海陆地理信息集成建设需求,研究“天地图”在海陆一体综合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技术与应用、各类专题数据的综合利用、云GIS发展战略、天地图平台组件及服务的研发和测试等。
四、主要科研成果
有了良好的管理体系、机制与平台,勘测院在科研开发方面硕果累累,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
(一)授权专利共计9项
加筋水泥土变截面复合桩施工设备、可作高喷灌浆桩机使用的深层搅拌桩机、柔性面层土钉墙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一种强夯法施工自动监测装置、一种潜孔钻机钻孔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装置等。另外,2013年已经申请受理的国家专利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2项。
(二)在研院内立项项目共计12项
近景摄影测量在高精度变形测量中的应用、城市级三维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琴岛慧图移动GIS软件、实时互动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等。
(三)标准制定情况
主编的有:《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山东省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青岛市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化建设技术导则》等。参编的有:《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山东省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更新技术大纲》、《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岩土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规程》、《山东省建设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等。
(四)专著、论文
包括《青岛市深基坑工程实践》、《基坑降水工程的环境效应与评价方法》、《深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等。近三年在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十余篇被EI和ISTP检索。
(五)近三年立项结题的科研项目
岩土工程监测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与应用、新型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工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数据采集系统、强夯施工自动监测系统研究、新型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工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钢管桩在深大岩石基坑支护中的应力应变试验研究、青岛环胶州湾区域工程地质区划、基坑地下水控制方法与渗漏监测技术研究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开源技术的网络电子地图发布平台研制、二维码纸质地图多媒体交互系统研究、基于光学辨识码的纸质地图辅助发声系统等。
(六)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情况
本着需求推动、服务生产的原则,兼顾引领技术进步的需要,我院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应用。
省标《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作为岩土工程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标准,已经于2013年3月1日实施;自主设计研发的加筋旋喷搅拌钻机专利设备已在岩土工程治理中广泛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自行研制的强夯法施工过程数据自动处理装置专利设备已经投入使用,“强夯法地基处理信息化施工技术”已被确认为青岛市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SRC桩的关键技术与承载机理研究项目,为岩土工程治理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模块化施工设备,为岩土工程提供一种更为经济合理的新桩型;柔性面层防护专利技术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基坑支护新方法,已经在施工现场进行推广应用;地下水工程作用的研究成果已在青岛多个工程的抗浮设计优化中发挥作用;软基加固的研究成果在高新区建设及西海岸开发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市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在“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首级测量控制网”、“青岛海湾大桥高精度卫星三维定位测量控制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青岛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文本;“地理信息税收管理系统”成为国家地税以地控税推广的两大模式之一,已推广到西宁市等城市,社会效益显著;“全市沿海1:5000水下地形图测量”成为首个实现“统一基准,海陆联测”的测绘项目,覆盖海岸线全长约730公里;多媒介电子地图系列成果,接待各界人士上万人次参观,提高了地图科普宣传效果;依托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的世园会数字化园区软件应用(GIS)系统项目为管理人员及游客提供了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及便捷的地图工具,实现了智能化的园区空间管理及智慧游园。
五、未来发展规划
(一)科技发展总的思路
在建立健全科技发展机制、体制的基础上,吸引和聚集各类创新人才,按照实用、效益的原则,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为院总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瞄准行业及区域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产生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成果,成为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
(三)科研投入
建立和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逐年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及使用效益。
(四)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信息化勘测体系及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为科技工作保驾护航。
备注:2014年2月20日青岛市勘察设计工作会议交流材料。